【追】历史上谋反太子的人都有谁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造反

【追】历史上谋反太子的人都有谁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造反

1970-01-01 08:00:00  浏览:184  作者:cj

  对古代太子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那些本可以顺利继承皇位却选择谋反的太子,他们动机何在?

  “太子”是对我国古代封建君主继承者的称呼,一般而言,太子指的都是皇帝所选定的继承人,且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基本原则,大部分的太子都是皇帝诸子之中嫡出且年长的。作为皇帝亲自确立的继承人,太子往往能够顺理成章继承皇位,成为帝国的下一任统治者,不过,也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举例来说,我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本可以顺利继位的太子选择谋反的事件,让人不禁感慨“何苦为之”。按理来说,太子除非面临重大变故,否则基本就是除了皇帝之外国家最尊贵的人,明明已经身居如此高位,且只需要等待就能够更上一层楼,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选择了谋反的太子呢,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

  从时间顺序来看,我国历史上最早选择了谋反的太子便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作为武帝与卫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刘据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培养,并成为了一位宽厚爱民的优秀太子。不过,在江充等人的构陷之下,刘据为了自保而矫诏起兵,结果遭到武帝的镇压。最终,刘据兵败逃亡,为了不被抓捕而选择了自尽。

  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的太子刘劭也选择了谋反。作为嫡长子的刘劭六岁就被立为了皇太子,但因为他反对父亲发动北伐,导致父子之间产生了矛盾。后来,刘劭的生母袁皇后又因为失宠而忧愤致死,这让刘劭更加厌恶父亲,以至于找来女巫行巫蛊之事诅咒。尽管此事后来暴露,但刘义隆并没有加以深究,只是稍微动了废立之意。

  元嘉三十年(453),已经在太子之位待了二十四年的刘劭先下手为强,发动了宫廷政变,将父亲杀害,并自立为帝。因为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夺位,刘劭仅仅当了三个月的皇帝便受到武陵王刘骏的讨伐而兵败身亡,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统治。

  对于隋炀帝杨广是否弑父夺位,至今史学界仍然议论纷纷,一部分人认为正是他主动下手害死了隋文帝杨坚,这才顺利继承了大统;不过,也有人认为杨坚死时本就身患重病,杨广已经等待了那么久的时间,没有必要急这一时。对此,就连《资治通鉴》都表示:“中外颇有异论。”

  而唐太宗李世民也遭遇了太子的背叛。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名叫李承乾,他从小聪颖仁厚,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储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腿部的疾病和来自兄弟的夺位压力,他开始变得暴躁且阴狠,甚至试图暗杀对自己有威胁的四弟李泰。此举失败后,李承乾于惶惶不安中选择了起兵逼宫,打算直接抢夺皇位,永久扫除后患。最终,李承乾被轻松镇压,但李世民爱子情深,于是只将其流放,而没有赶尽杀绝。

  李元昊建立了西夏政权,而戎马一生的他并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被自己的儿子李宁令哥所杀。李宁令哥是李元昊的嫡次子,因为其兄长李宁明沉迷“气辟”走火入魔而死,他便成为了西夏的新任太子。尽管身为太子,但李宁令哥过得却并不自在,不但订婚的妻子被父亲夺走,母亲被父亲废掉皇后之位,还差点被李元昊与新皇后没藏氏之子李谅祚取代太子的位置。

  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心中积怨已久的李宁令哥在皇后之兄没藏讹庞的教唆下发动政变将父亲杀害,但他随即也被没藏讹庞以弑君之罪诛杀。随后,没藏讹庞顺理成章扶持了还不到一岁的外甥李谅祚为新君,并把持了朝政。就这样,李宁令哥冒死发动的政变却为他人做了嫁衣。

  结合上述的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太子尽管有着储君的身份和继承大统的美好未来,却并不是个个都愿意安安分分等待继位。在这些谋反的太子中,有的是为求自保,有的则是与父亲有矛盾,真正只是等不及就选择起事的少之又少。因此,太子们往往并不是故意要放弃正当继承皇位的机会,只是迫不得已。

  归根到底,即使是寻常人家,父子之间尚且会有矛盾和嫌隙,何况人心更加冷漠和复杂的帝王之家,所谓“亲情”是很难经得起考验的。另一方面,作为太子要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失宠、来自兄弟和各方势力的争抢、陷害,以及其它许多未曾预料的情况。正所谓“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不仅仅是宫妃命途多舛,其实太子们也有各自的难言之隐,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风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

返回顶部